金剛乘歷史-2/6

  現在這一節的功課是繼續昨天所講的金剛乘歷史。昨天我們講到的是關於西藏佛教的基本歷史,一直到第八世紀為止,當時正值赤松德贊國王把佛學的典籍完全翻譯成藏文。


  赤松德贊國王約在一千兩百年前統治國家,在他早年時,西藏佛法遭遇到重大的毀滅時期,那個時候的國王是他的父親,有一些反對佛法的大臣,他們毀壞寺廟,把文成公主及尼泊爾公主帶去的佛像埋起來,還有很多的經典也埋藏起來,那時他們也殺害了很多寺廟的住持,許多譯師被逐出,因為早期他不了解佛法,後來他逐漸地發現了由支持佛法的大臣們所藏起來的經典後,他對於佛法產生了恭敬心,對於他祖先弘揚佛法的熱誠亦產生恭敬心,便決定在西藏重新重建佛法。

寂護菩薩入藏

  有一位在那時被驅逐出國的信佛大臣,到了當時相當遙遠的尼泊爾,在那個地方他遇到一位偉大的大師,這位大師叫做寂護,他原是在印度西北部一位國王的太子,這個國家的名字叫「薩婆達」,這位大臣後來就出家成為比丘,而且修行佛法得了大成就,這位西藏大臣的名字是「桑倘」,後來這位大臣回到了西藏,所以國王得知了寂護,想要迎請他到西藏去。這位大師,也是當時尼泊爾國王的上師,大約是在距今一千兩百年前,那時候西藏國王赤松德贊寫了一封信,派他的使者給尼泊爾國王請這位大菩薩到西藏去,尼泊爾國王及寂護接受了,而且帶了一些尼泊爾的偉大譯師一同來到西藏。

  西藏國王事先派了一些有智慧的使者去尼泊爾探查這位寂護,他們回來報告西藏國王說:這位菩薩沒有做任何惡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事,他是一位佛陀的追隨者,佛陀的法教,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國王得到這些肯定的答覆之後,很高興地迎接他到西藏的皇宮,這個皇宮是位在一個叫做「紅石」(Red Rock)的山裡,國王就和寂護在「紅石宮」(Red Rock Palace)相見。當這位大菩薩到達西藏和國王相會以後,寂護問國王:「你認識我嗎?」國王回答說:「我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面」。這位大菩薩就答覆說:「在第三世佛(按:迦葉佛,就是賢劫千佛中,位在釋迦牟尼佛前面那尊佛)的時候,我自己和你的信佛大臣三個人,﹝大臣的名字叫「桑倘」﹞那時候我們三人是生在一個乞丐家庭裡的三個貧窮男孩,那個時候我們用泥土造了一個舍利塔,塔造好了以後,我們就假裝你是國王,我是上師,「桑那」是我們的使者,我們就教當地土著佛法,我們生在貧窮之家的三個男孩發了這個誓言,這個緣起的結果是我們成為,為西藏帶來佛法的三個人。」這座佛塔據說是在加德滿都平原。

  然後仔細地看了赤松德贊國王以後,他依照國王的衣著,對國王說了以下的預言:「你戴著很好的帽子,因此在你上方區域的國土有很好的土地、人民和文明。」然後他看著國王,國王穿著一雙好鞋,他說:「你有一雙好鞋,因此你下方區域的國土有很好的文明。」然後他再度看著國王,國王穿著長袍,沒有繫腰帶,他說:「你沒有腰帶,因此你的王權不會長久。」國王對香達拉卻倘供養了許多的黃金,寂護說:「你的供養很好、很珍貴,因此即使你失去了王權,佛法依然會廣博、良好地留存。」爾後赤松德贊的後裔失去了王權,往後的後裔也不再成為這個國家的國王。

  寂護(Shantarakshita,菩提薩埵)就入主風石宮(wind stone palace)裏,在那裡弘揚佛法,說法四個月,四個月以後,很多不好的現象就發生了,很多的魔障、很多的障礙出現;這時候反對佛法的大臣就報告國王說:你請了這位出家人,這位大師來弘法,所以造成這個結果。國王聽了非常憂愁、悲傷,然後他問寂護,告訴他這件事,這時候這寂護回答他:我們在西藏弘揚佛法,不能弘揚的原因就是因為西藏這裏魔障太多、幽靈太多太強,所以不能夠弘法。我知道在印度有一位大師叫做蓮花生大士,可以請他來降服這些幽靈,降服這些魔障,以後我們就可以很順利的在西藏弘揚佛法。

蓮花生大士入藏

  蓮花生大士是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的化現,傳說是這樣的──因為觀世音菩薩觀察到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非常痛苦,所以他就請求阿彌陀佛要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也化現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利益眾生。阿彌陀佛觀察這個娑婆世界以後,他認為有三個理由可以示現在這個人間──第一個理由就是佛陀涅槃以後,我們這個世間就沒有一個像佛陀一樣的開悟上師、大師來弘揚佛法;第二,因為娑婆世界有太多的眾生想要解脫、想要成佛、想要開悟;第三,他預見未來阿彌陀佛的示現對於眾生將會有很大的利益。因為這三個理由,他的慈悲心就化為紅光、紅色的光,這個光照射到印度西北部有一個湖,這個湖名叫「達那咕夏」,也可以叫做「當咕夏」;照到這個湖裡面,這光就化現成一朵蓮花,從阿彌陀佛的心,現出一個金剛杵,它落在這朵蓮花上面,而且化現成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咕嚕仁波切」(按:即蓮花生大士),所以蓮花生大士不是我們人類眾生父母所生的,而是阿彌陀佛應觀世音菩薩的請求所化現的。

  在這個時候,那個國王的國度裡,國王沒有孩子,所以他就非常誠心的祈禱。有一天夜裡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空中有一道紅光照到他的手掌中,然後變成一個金剛杵;他醒過來後感到非常高興,而他醒過來後,有一位大臣向他報告說:在當咕夏湖裡發生了非常奇怪的事,國王就派了大臣與士兵到湖邊去看,在湖裡便看到了咕嚕仁波切,也就是蓮花生大士坐在蓮花上;首先他們看到湖的周圍有很多各種各類的野獸,有老虎、鹿等等,本來這些野獸平常遇到時會互相吞噬,互相打架的,但這時這些野獸都非常安詳、和平地圍在湖的周圍,所有看到的人都很驚異,而將目光吸引到湖中,他們看到湖裏有一個俊美的小孩在一朵巨大的蓮花上,然後那些大臣就到湖中把蓮花砍下來,連同那位小孩一起帶入皇宮裡去見國王,國王就以這孩子作為他的兒子,所以蓮花生大士就成了王子。

  經過多年以後,咕嚕仁波切就跟著人類的老師來學習,他也從諸佛菩薩那裡直接得到佛法的學習,然後終於他完全開悟,而後離開了皇宮漫遊於印度各地,後來又到了尼泊爾,這個時候就像寂護所預言的、所告訴赤松德贊西藏國王一樣的,赤松德贊就派了七個大臣和很多翻譯人員作為迎請者,到那裡迎請咕嚕仁波切到西藏去,由於咕嚕仁波切的智慧,他看到了這件事,他就在一個山道口會見那些迎請者,那個山口地名叫做「宮倘」。

  當這七位大臣和咕嚕仁波切見面以後,就把國王的書信交給他,並供養了很多的金子請他到西藏去,咕嚕仁波切拿到金子後,就把金子通通拋到空中丟掉,這時大臣們感到非常悲傷,他們說:為什麼你不把這些金子留下來?咕嚕仁波切說,以他的眼光來看到處都是金子,他說我的手杖一碰泥土,泥土就變成金子,一碰石頭就成為金子,我不要金子,因為我在這裡把金子都丟掉了,這個地方將來就叫做「Gold Mind」,(按:意為「金的心」)。這就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情形。之後,咕嚕仁波切告訴大臣們:「我會到西藏宏揚佛法。你們先走,你們不能和我同行,因為我在這途中要降服很多魔障及幽靈,假如你們跟我一道走,你們會遭遇到傷害。」所以咕嚕仁波切便一個人去西藏。

  後來咕嚕仁波切單獨一個人在途中降服了很多魔障和幽靈──這些許許多多的故事我們在書本、經典裡都可以看得到,(泰錫度)仁波切說他就先講幾個簡單的故事給各位聽──

  有個叫做「香雄」的地方,那裡有一個神,地方上的神,他要傷害咕嚕仁波切,咕嚕仁波切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發生大山崩,有兩座山合攏在一起,想把咕嚕仁波切夾死在裡面,咕嚕仁波切就拿他的手杖撐在兩座山中間,使兩座山不能再靠近,然後飛到空中去,使這個計謀沒有成功,而後咕嚕仁波切降服那個當地的神,把他降服作為佛教的護法,所以現在這個香雄的護法就是那裡的神。

  另一個故事是咕嚕仁波切來到了很大的一座山,叫做「白山」,這裡有一位威力很大的神,而她造成雪崩,想把咕嚕仁波切壓死,咕嚕仁波切就以眼睛看著這座山,山上的雪便立刻完全融化,成了一個大湖,女神無處可躲,便跳進湖裡,咕嚕仁波切看著這個湖,而湖就像開水一樣沸騰了起來,把這個女神的肉給煮化了,這女神就變成一個骷髏骨頭的女神,後來成了護法,所以我們現在有一位枯骨的護法,因為咕嚕仁波切在降服她時她變成了骷髏。這是其中一個故事,而像這樣的故事非常的多。而後咕嚕仁波切從尼泊爾到西藏一路降服了很多幽靈、惡魔,女幽靈,將他們全部轉為我們佛教的護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金剛乘有這麼多的護法,假如各位認為我們護法太多的話,那就要怪我們咕嚕仁波切了。(引起眾人笑聲) (泰錫度)仁波切說:開開玩笑,我們需要許多護法,我們有太多太多事需要保護了。

  最後,咕嚕仁波切到了西藏,國王赤松德贊第一次與咕嚕仁波切相見,相見的地點叫做「風石宮」(wind stone palace),從那個時候起,咕嚕仁波切﹝也就是蓮花生大士﹞、赤松德贊國王,還有寂護三位一起建立了西藏的佛法。

  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一個完完全全的、西藏最大的一座寺廟,這座廟的名字叫「桑耶寺」,桑耶寺是由中國一位佛教成就者所設計,他是一位風水大師,仁波切說(大司徒仁波切此時補述)這位大師的中文名字翻譯成西藏音來講的話叫做「金香」,不知道在我們中國「金香」有沒有意義?(此句的譯者說:「我想『金香』是金顏色的香,還是有意義的。」眾人微笑)。寺廟的圍牆是依照咕嚕仁波切所展現的的奇蹟所建,咕嚕仁波切跳到空中,在空中起舞,當時他身體的黑影投射在大地上,然後大家就依他的影子作記號,根據這個影子做了一個外圍的圍牆,所以這座寺廟的圍牆不是直線的,是鋸齒型的圍牆,內部的設計則完全按照整個宇宙的組成來設計,所以有四大部洲及八小洲,然後在這座寺廟裡,他們來翻譯全部的佛法。

  昨天仁波切已經告訴我們關於西藏國王赤松德贊在十二世紀建立桑耶寺,而去年(1988年)曾經有個紀念法會在那裡舉行。

  這那時候,蓮花生大士、赤松德贊、和寂護三位組成了一個很大的翻譯組織,裡面的譯員包括了有印度的成就者,還有好幾百名他們所訓練的西藏翻譯員,他們一起在桑耶寺裡作翻譯的工作,主要翻譯三藏的經典、密續,還有佛陀的弟子所寫的很多論典,都是在桑耶寺中翻譯的。在這段時期在西藏第一批出家的弟子,由寂護為他們剃度的一共有七個人,這七個人是由赤松德贊國王和咕嚕仁波切所共同選出來的,選出來的七個人當中有三種年紀:第一種是年紀較長的,一共`有三位,中年的一位,年紀較輕的有三位,選出來的這七位志願者,讓他們出家的目的是做一個試驗,來看看西藏人是不是可以出家修行。結果非常成功,非常的好,於是他們組織了僧團,開始迅速發展,之後有好幾百人陸續出家,這時西藏在這些人出家以後建立了十二座寺廟。這時也有許多中國的大乘大師被請去參加桑耶寺翻譯的工作,整個翻譯經典的工作完成了。

  在這之前西藏有一個宗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黑教」,藏文稱為「笨」(教),他們祟拜山,殺動物作祭,還有表現很多的神通。此時黑教的上師集合在一起向佛教挑戰,由於蓮花生大士的神通及慈悲心,把他們通通打敗、降服,轉化他們為佛教徒,原始的黑教現在已經不存在,在西藏還是有黑教,但是他們是受到佛教教化的黑教,我們稱之為「白苯教」,原來的黑教稱為「黑苯教」。從這個時候開始,在西藏的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的改變,也對佛教產生的很大的影響,在這一千兩百年裡,發展出很多傳統、很多傳承,歸納起來,在金剛乘中有八種主要的傳承。這八種主要的傳承在教理上面來講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們有個別的上師,他們將佛法從印度引進西藏,而他們也蓋了很多的寺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特別的傳統、傳承,因為這種方式而形成了西藏的金剛乘八大宗派。這八大宗派,到今天為止我們通常說是五大宗派或者四大宗派,其他的三個或四個宗派就併入到四或五大宗派裡面了。仁波切說他將詳細地解釋我們所知道的這主要的四大宗派,也會將併入主要宗派的四或三個宗派做簡單的介紹。




  首先仁波切要把這些宗派的原始名稱告訴各位,第一個是「寧瑪」(「紅教」),然後是「噶當」,第三是「朗德」(意譯:「道果」),第四是「瑪爾巴噶舉」,第五是「香巴噶舉」,第六是「希解」,第七是「卻竹」,第八是「多傑念竹」。這就是八大宗派的原始名稱。我們現在通常講西藏有四大宗派,「寧瑪派」還是保持原來的名稱,「噶當」後來發展成為「格魯」,就是「格魯派」。因為在噶當派建立數百年之後,宗喀巴大師建立一座寺廟,廟的名字叫做「噶當」,就變成了「格魯派」,因為是「噶當」的「傳統」,「魯」是傳統的意思,所以稱為「格魯」。「朗德」(道果)宗派的大師後來也建了一座寺廟,他把寺廟建在一個荒涼的地方,完全是灰色的荒漠,沒有樹木或草原,後來就演變成「薩迦派」;「薩」就是泥土的意思,「迦」就是灰色的意思。關於「瑪爾巴噶舉」及「香巴噶舉」這兩個宗派,瑪爾巴就是他出生地方的地名,香巴是香巴噶舉偉大上師的出生地,這二者的名稱就好比台北和台中,這二者都是「噶舉」,後來就成為了一個「噶舉派」。瑪爾巴噶舉的法教是源自於印度的那若巴,我們稱之為「哥哥」的法教,香巴噶舉是從尼古瑪那裡學來的法,我們稱之為「妹妹」的法教,這二個是來自於同一個家族。其他的三個宗派(希解、卻竹、多傑念竹)就併入了剛才所說的四大宗派裡面,而不再成為獨立的教派。現在所講的是這四大宗派名稱的由來,接下來講這四大宗派的歷史。

0 意見: (+add your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