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歷史-5/6

香巴噶舉的傳承

在今天,一般人所熟知金剛乘有四個主要的傳承、四個分支的流派,通常以四個顏色來作區分,如白教、黃教、紅教,這種以顏色來作區分的方式,事實上是一種過度的類化.和一種很通俗的總稱。實際上真正在西藏的傳承裡面,主要有八個傳承,在藏語裡面稱為「竹居辛達欽波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個不同的傳承,它的意譯為「八大乘的法教」。按著要介紹八大傳承中的頭兩個,這些藏密的特殊法教都是基於這些傳承而來的。第一個是「寧瑪派」。「寧瑪」的意思是「舊派的」。第二是「噶當派」,「噶」的意思是教示、法教,「當」的意思也是指一種殊勝的教示,「噶當」兩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世尊開示的法教,告訴我們如何使每一個眾生,都能透過這些法教的修持方法,而得以證悟佛性。宗喀巴是噶當的一位重要上師,因為宗喀巴在格魯這個地方建立了一座「噶當寺」,這個寺廟非常興盛,所以後來在宗喀巴之後,就以格魯作為命名。「格魯」的「格」字和「噶當」的「噶」字相通;「魯」的意思則是指傳承、傳統之意。所以「格魯」的意思就是指噶當的傳統。在藏語裡還有一個詞叫「噶當薩瑪」,意思是新的噶當派,也就是「格魯」。第三是「薩迦派」。其原始名稱為「朗德」,「朗」的意思是修法的道路,是指道;「德」是指果,也就是修持的結果。「朗德」合在一起就是指透過佛法的修持,能夠獲得證悟。後來這個教派因建立在「薩迦」這個地方,所以以此而聞名。「薩」的意思是土地;「迦」的意思是灰色。「薩迦派」就是建立在一片很荒蕪的灰色土地上,所以從此以後,它就以這個地方的特徵—灰色的土地聞名於世,而稱為薩迦。


接下來介紹「噶舉」的傳承。噶舉的傳承有「香巴噶舉」和「馬爾巴噶舉」,所以在八大傳承中,它占有兩席傳承。「噶」的意思仍指佛陀的法教,和「噶當」的「噶」的意思是相同的;「舉」的意思是指傳承。所以「噶舉」的意思就是:世尊無間的傳承,這一個無間的傳承一直延續到現在。噶舉派本身事實上是包含有四個支流,也就是「噶習舉巴」。從諦洛巴開始,他融攝了佛陀傳承的四大法教,所以它是包含了其他幾個重要的傳承,也就是四個佛法的源流。在噶舉這個傳承裡面,因為有「馬爾巴噶舉」和「香巴噶舉」這兩個傳承,所以 仁波切再為我們作進一步的解釋。「馬爾巴噶舉」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馬爾巴的全名是「洛札哇馬爾巴」(意譯:譯師馬爾巴),「馬爾巴」是其姓氏,故後來以他的姓氏命名,稱為「馬爾巴噶舉」。馬爾巴在當時曾前往印度,從那若巴和梅紀巴兩位上師處學得很多的法教,在回到西藏後,建立了「馬爾巴噶舉」的傳承。

至於「香巴噶舉」,則是曲「客竹瓊波南究」祖師至印度接受那若巴的妹妹尼古瑪的法教,以及其他很多印度大師的法教,因其誕生於中藏,後來在中藏的「香」地建立了重要的寺廟及傳承,故而以地命名為「香巴噶舉」。所以一個以姓氏命名,一個以地命名,因此而有「馬爾巴噶舉」和「香巴噶舉」。

第六是「希解派」。「希解」的意思是渡過、超越、淨化或消溶,也就是透過「希解」傳承的法教,能去除我們所有的染污、所有的痛苦,消溶我們所有的思惟和情緒。所以在這個傳承中有一個著名的修持法,名為「解」,意譯為「施身法」。希解傳承的主要上師有帕確當巴桑傑(據傳為中國的達摩祖師)和瑪基拉尊瑪(一位女性成就者)。希解傳承可簡稱為「解」施身法的傳承,但「解」只是希解傳承中一個主要的修持法門,希解的傳承包含的應該是更廣的。

第七是「卻竹派」(另有一名為「覺囊派」)。「卻」的意思是應用;「竹」是指六。這個傳承所傳的主要法教與時輪金剛的法教有關,其整體的意思是:透過六種法門的應用和修持,我們可轉換密續修持法門而到達時輪金剛的淨土。這個傳承的主要上師有達拉那他、瓊那他兩位。

第八是「多傑念竹」。「多傑」意思是金剛;「念」的意思是不斷地唱誦;「竹」的意思是練習。「念竹」兩字含在一起意是練習、修持。更詳細的名稱為「多傑順傑涅竹」,「順」的意思是三,「多傑順」也就是三個金剛修持法門(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這個傳承的主要上師為西藏上師烏金巴(中譯註:故此傳承又稱為「烏金念竹傳承」),其法教以金剛手菩薩本尊為主,以及氣脈的修持。氣脈在藏語叫「札嚨」,「札」的意思為脈輪,「嚨」是指氣,所以「札嚨」是指氣脈的修持,也就是這個傳承的主要修持法門。

以上是對八個傳承的簡單粗略的介紹,但仍不失完整。這八大傳承後來由於時間的流逝,歷史消融的關係,有些逐漸併入其他主要傳承中,而形成金剛乘四大傳承。至於為什麼這些傳承的名稱到了外地後,會以顏色來命名, 仁波切曾經嘗試去想像及了解,到底是因為穿衣服的關係,或戴帽子的關係,或傳承祖師的緣故,而最後以顏色來作為方便命名的方法。舉例來說:或許是因噶舉傳承中的一位重要上師密勒日巴,常穿著一件白色長袍,密勒日巴的「日」字就是指棉質長袍。可能因為後來在畫像中把密勒日巴畫成穿著一件白色長袍,所以後來我們只要一看到是密勒日巴的弟子,是修持噶舉傳承法要的弟子,我們都稱為「白教」的教徒,所以很可能就是這些命名的來源。

也有一些法教曾經幾乎要流失了,而再度被復興起來。例如香巴噶舉的傳承大約在一百至一百五十年前,這個傳承幾乎要完全流失了,不再是一個可以成為獨立的傳承。還有一些法教除了被融入之後,幾乎完全流失掉了。因為有這樣一個危機,所以在當時就有一些人出來努力地要重新復興香巴噶舉這個傳承,使得它免於再度流失,而成為沒有傳承的法教。

接下來介紹的是有關香巴噶舉的傳承現在發展的狀況,今天的香巴噶舉其發源地,是在中藏的「香」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是在西藏中部偏西、甚至可以說是偏西北的地方),但香巴噶舉的復興地,卻是在東藏的八蚌寺。八蚌寺本身是噶瑪噶舉傳承的主要寺廟,是由第八世 大司徒仁波切所建立。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仁波切也駐錫在那裡。正如世尊及蓮華生大士所預言的, 蔣貢康楚仁波切會延續香巴噶舉傳承的主要法教。所以 蔣貢康楚仁波切在當時發下這個誓願:要復興當時所有即將消滅或即將流失的傳承。因此他就很努力地到各處去蒐集即將消失的傳承。他是在整個金剛乘傳承裡面相當重要的上師。是他努力參訪的二百位上師,精進領受法教;只要是這個傳承、這個法教快要喪失了,他就耗盡精力、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復興這個法教。所以在當時八蚌寺由第八世 大司徒仁波切建立,後來第九世 大司徒仁波切貝瑪寧傑駐錫在那裡,與 蔣貢康楚仁波切一起復興了香巴噶舉的法教。仁波切再度為我們解釋:所謂一個法教的復興以及再度活躍起來,事實上是指所有的灌頂法門、所有的傳承、以及所有的開示和所有的法教都被再興起來。它與一般所謂的作一個研究,或者是說建立一個基金會、或者是說我們再去建立一個組織來復興它是不一樣的。因為一個傳承的法教若是完全喪失掉的話,它是不可能復興的。所以是幾乎喪失的傳承,被蔣貢仁波切再度復興起來。在他當時,八蚌寺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三年三個月閉關中心」,分為上、中、下三院,上院大概距八蚌寺有一英哩, 蔣貢康楚仁波切主要駐錫於此。在那裡主要傳授尼古瑪六法的修持,這個法教後來由第一世卡盧仁波切延續下來,而成為所謂的「閉關上師」,不但加以保存、並且加以弘揚。而 蔣貢康楚仁波切同時也是下院閉關中心的閉關上師,在下院所傳授的是那若六法的法教。在藏文裡面整個「香巴噶舉」傳承的法教有個名稱叫作「香悲瑟曲」,「瑟曲」的意思就是「黃金法要」,這個傳承的黃金法要就在蔣貢康楚仁波切的努力之下,重新被建立起來。

至於其他幾個流失掉的傳承:「希解」傳承、「卻竹」傳承、「多傑念竹」傳承,這幾個其他的傳承,我們不能說它們是真正的完全消失掉了,事實上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它們被融入了其他主要的傳承,而沒有一個獨立的分支來命名.以及它們沒有一個特殊和別人分開的一個法教,所以正確的說法是:它們融入了其他的法教,這是一種歷史傳承的說法。第十六世尊貴的 大寶法王曾經對第一世 卡盧仁波切做過這樣的請求:讓所有噶瑪巴主要的弟子均能領受到香巴噶舉完整的傳承。所以,仁波切本人以及其他 大寶法王的主要弟子就在隆德寺領受到了完整的香巴噶舉傳承的法教,包括尼古瑪六瑜珈以及其他種種的法要。在香巴噶舉以及噶瑪噶舉的整個復興的過程裡面,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因緣和關係,所以復興的方法是相當殊勝的。故而今天以一個噶舉的弟子而言,我們應該說在金剛乘的八大傳承中,有五大傳承被保留下來。若是在一百五十年前的話,也許我們應該說是四個主要的傳承是比較正確的,現在則是五個。

以上就是整個香巴噶舉以及其他幾個傳承融合的結果及歷史。接下來我們就要回歸到香巴噶舉的創始的源頭,也就是客竹瓊波南究這位傳承的祖師,他在當時如何一步一步地建立了香巴的傳承。客竹瓊波南究這個香巴噶舉的創始人,他是西藏人,誕生於中藏的「涅摩」一地。他曾前往印度向許多偉大的上師學習佛法。他曾經如此說道:他有四位根本上師,十三位有極殊勝特殊傳承的上師,以及一百五十位具有高度證量、學理通達的上師。在根本上師中有兩位:尼古瑪和蘇卡悉帝,他們都是女性的大成就者,都是開悟的偉大上師。客竹瓊波南究將這些上師的法教。全部都帶回西藏,建立了香巴噶舉傳承。香巴噶舉的法教,簡單地可分成兩類:一類是「謝巴」,一類是「竹巴」。「謝巴」的意思是指法教,有關各種的法要,也就是理論的部分;「竹巴」則是指修持、實修的部分,這兩個主要的部分,是在西藏金剛乘的術語裡,都是這樣來分類的。而近代香巴噶舉的復興運動裡,把這兩部分全部都復興了。

0 意見: (+add yours?)

張貼留言